2009年4月21日星期二

槟城吴氏宗祠

槟城(延陵堂)吴氏宗祠




根据有官方档案记载的资料记录,槟城吴氏宗祠创始于清朝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至今已有將近160年的历史。然而,吴氏先贤在1864年之前,就已经有组织的在槟城这个岛屿展开有组织的祭祀和互助活动。

据广东暨汀洲会馆资料记载,于本屿广东第一公冢的一个拾金墓碑有记载:嘉庆元年《一七九五年》香邑大清显考讳浩吴府君之墓可证明吴姓先贤早在210年前已移居此地。根据史书(《马星华人志》,1966,页41)记载,远在1786年7月11日英人莱特开闢槟榔屿前,岛上已有58人居住。这已经证明在英国人莱特上校抵达槟城之前,已经有少数华人定居在此。

槟城开埠之初,从中国闽粤两地漂洋过海到槟城来参与建设的华人越来越多,当时的族人都是冒险来到南洋当劳工。他们有刻苦耐劳的强烈谋生意识,要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南洋,难免有生死难估的心理压力,所以在出发前,总会到家乡的宗祠神庙向神明祈福,包一把香灰和泥土带在身上,祈求一路平安,期望他日可以衣锦还乡。

南来垦荒的吴姓先贤们,一样的都会带着“保生大帝”的香灰和故乡的泥土,作为自身心灵上的寄托。当抵达落脚地后,便会每天把带来的香会当成神圣的护身物,每天早上会朝向北方摆放膜拜。尤其是逢年过节倍思乡时,先贤们都联聚在一起,而发起了吴氏宗亲祭祀祖先的活动。而且先祖“保生大帝”更是作为保护族人和驱魔的神明。所以每年的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诞辰就是吴氏家人最隆重的庆典节日。

早期南来的华人几乎没有固定的居所,而且都是根据工作地点一起居住在大寮房。由于没有固定的地点,每年都保生大帝诞辰之日都会掷筊选出炉主头家,决定来年的庆典活动。被神明选中的头家炉主就会负责保生大帝香炉的香火,圣诞时就在供奉香炉的地方进行庆典祭祀仪式。
这样的活动一直经行到1864年。

鉴于当时的环境,交通不便及工作的问题等等,极需有一间固定的联络所以方便宗亲的团聚和照顾宗亲福利。于是在1864年10月,由先贤:吴信、吴凤、吴赤,吴森宝四位等先贤推动下集资购下台牛后门牌19号之住所,作为宗亲的联络站及工作之后的憩息场所,从此尊定了吴氏宗祠在槟城的基业。
在那个时候,台牛后19号也只是一个提供服务给陆续南来开垦的吴氏宗亲的地点。也就是一个供奉先祖保生大帝的吴家。之所以没有设立宗祠是因为当时的宗亲都抱着旅居南洋,总是有落叶归根的心态。在那个时候,东印度公司对劳工的管理并没有良好的秩序,更别说法律,到处都是危机四伏,因此一个暂时落脚的地方,是可以受到保护和处理吴氏宗亲面对问题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的配合时代的要求,先贤们决定将延陵堂吴家正式组织起来,正名为“槟榔屿延陵堂吴氏宗祠”并向政府注册,以获得法律地位。在经历了30多年努力申请下,槟榔屿延陵堂吴氏宗祠终于在1894年9月21日获得正式成立,地址就是槟榔屿台牛后门牌19号。

宗祠成立后会务蒸蒸日上,会员人数多了,热心的先贤们在敦亲睦族的精神下,精诚团结,更出钱出力积极展开活动及购买屋宇充南来宗亲有个暂时的栖身所。1918年,吴氏宗祠发动筹募大量基金作为购置产业,然后购下了槟城二条路门牌16,18 及20号的屋宇。之后又在1928年购置四条路26号的屋宇。先贤的高瞻远瞩,开基业,巩固了吴氏宗祠的经济与地位。

宗祠的发展也经历了第二次大战的沧桑时期,槟岛因炮火的洗劫,人们纷纷逃避。沦陷后,日军的铁腕政策,槟城华人学校,社团等都多被日军破坏。位于四条路的吴氏宗祠,也被破坏无遗,重要文件失落殆尽,宗祠陷入冬眠数年。
1946年光复后,宗祠迁回二条路门牌20号的屋宇,从新设置从新投入恳亲活动。在宗亲理事会的努力推动下,宗祠终于恢复旧时的风貌。到了50年代,宗祠的发展更胜战前,会员人数蒸蒸日上并突破700多人。加入吴氏宗祠成为会员的,不只是槟城的宗亲,远至吉打,江沙,威省各地,安顺等地,甚至吉隆坡都有会员宗亲。
随着马来西亚独立,吴氏宗祠声威更是创新高。1959年,本祠执委吴源和律师槟岛乔治市第一任市长;1964年本宗祠名誉主席吴锦波医生中选安顺国会议员并被委财政部副部长职。那时,二条路门牌20号的宗祠已经不敷应用,每逢春秋节期举行拜祭祀典时总是人潮汹涌,旧宗祠已经容不下这么多人了。
1960年理事会在大会的授权下购下了旧宗祠隔壁的一片面积越2千多平方公尺的空地,以筹建一所崭新宽阔的宗祠。七年后,筹建新宗祠的计划终于实现。1967年,宗祠理事会在先贤:添竹、友力、福仁、昌炽、幼陶、德金、炮成、世坚、清和及永盾宗长们等的极力推动下,发动筹募宗祠基金。众宗亲的支持下,新宗祠终于在1967年,由当时的正副主席友力和添竹两位宗长主持尊基典礼。1971年,二条路延陵堂吴氏宗祠两层楼新大厦落成,并在2月21日举行入宅大典。
目前,宗祠的活动除了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庆祝保生大帝圣诞及春祭联欢宴会、会员大会,教育基金也会在每年派出奖励金奖励成绩优越的会员子女。此外,青年组暨妇女组每年都会合办卡拉OK歌唱比赛及儿童绘画比赛等等。
除了本宗祠活动,我们也积极参与马来西亚吴氏总会并和全国13个吴氏宗亲会保持联系。除了同姓氏的联系外,吴氏宗祠也是至德宗亲会的主要成员。当然,我们更支持华人团结运动及积极保卫华人文化,因此,早在70年代,就加入了槟州华人大会堂及九十年代参加了各姓氏青年委及宗联委。
最后,本着我的姓氏我的根的原哲,大家团结一致,为宗族,为华社,为我们的下一代谋求福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忙碌的青年活动

1981年,为了继续深造,选择去私立学院要修读机器工程,可是要缴交1200块钱的报名和学费,还有每个月200左右的课程费,结果就以学院太而放弃,事实上是交不起这笔学费。 中学毕业后,父亲的工作也比较稳定。原本住家的养鸡和养猪的木寮,出租给家俬制作,租金拿来偿还养猪所欠下的饲料费。...